【中學英語教學活動 ─ 網路或數位學習資源篩選方式(二)】


 
面對資訊的氾濫以及假新聞的竄流,「媒體識讀」便成為將網路、科技納入課程中最需討論的主題。要確定資訊不是「雜訊」,有三種方法:首先是引導學生認識「相較有根據」的資料來源;再來是引導學生分辨假的資訊來源;最後可以和學生討論社群網路如何操作閱聽者對事件及議題的思維。其實上述的三個大方向稱不上多「新」的領域,但要兼顧英語教學以及資訊傳遞,課程設計還是得多方嘗試。
 
想要認識有根據的資料來源,老師得先自己做點小功課,並整理出不同的新聞網站、資料庫,了解其立場並和學生做簡單的說明。在小試身手時,可以先由老師整理出幾個比較流行的主題、明確的關鍵字,讓學生先從找片面的、局部的資訊開始著手。這樣的活動得常常置入不同的課堂練習中,學生才能在未來需要大量搜尋資訊時,有效率地利用網路資源
 
大量的資訊湧入課堂,除了要引導學生從關鍵字找重點,還得一點一滴的經營學生的媒體識讀概念,但是網站、部落格那麼多,怎麼讓學生時時警戒,會是第一步。
 
除了將假新聞以及偽造的消息來源內容用做閱讀練習,並針對真假內容做交叉對照,讓學生練習「寫假新聞」更能夠讓他們意識到「捏造內容」有多麼容易,進而對於違反常理或過度稀奇的內容有所保留。
 
最後,若要更深刻的讓學生體悟到網路社群媒體對於諸多社會議題的影響,便可透過不同懶人包的影片、新聞稿,再加上投影片輔助,引導學生討論科技及社群網路對於社會的影響,讓學生對於科技的使用更有意識,而非一昧的依賴、沈淪。
 
網路以及科技產品早已取代新世代學習、甚至品味人生的模式,除了將它納入語言教室,更可以藉此和學生一起探索、學習如何在機器及 AI 與人類攜手的未來中,一起找到自己在學習這條路上的定位。
 
 
(以上附圖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Sydney Weng

• 世新大學新聞系、英語系雙學位
• 榮獲教育部跨國培育計畫赴美就讀獎學金
• Smart Kids 美語學校年度成果發表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