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活動─實作評量】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素養導向的閱讀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字義理解,教學者若能鼓勵學生閱讀後吸收內容,轉化成其他方式呈現對文本的理解,更能讓學生自發閱讀、自主學習。
 
不同於以往的「能力」指標,素養導向教學中強調「態度的培養」,並且「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態度」。我認為在進度允許下,將紙筆評量改為實作評量,學生或許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能激發創意,不過亦可能有評分不易的狀況,因為容易受主觀意識影響,相對來說也不夠公平。學生可能也會因為不清楚作品製作的方向,造成活動效果不如預期。
 
為了消除這樣的疑慮,我通常會先將我「對成品的要求(requirement)」以及「評分標準(grading rubrics)」發下給學生。目的是讓學生清楚了解,儘管他們在作品製作上有極大的自由,還是要能夠透過我所提供的評分標準來檢視自己的成品。老師們可以看到我的評分標準當中的「知識」(knowledge)部分,若學生能夠根據文本內容,找尋相關圖片資料、資訊並呈現於作品上,就能拿到基本分數3分,但是學生如果能夠延伸到文本外的內容,自己找資料並補充於海報上才能夠達到最高分4分。
 
像我的附圖中的作品,全部都是由學生利用兩節課堂時間完成的,製作完畢後每組必須進行一到兩分鐘的口頭發表。一開始我會先發下學習單讓孩子分配工作,而且必須詳實寫下每人負責的工作。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負責規劃海報的版面及內容,能力稍弱的孩子可以負責圖畫的部分,這樣小組合作的過程對於混合程度的孩子都有幫助。透過製作插圖或是整理內容的過程,學生可以再次在課堂中複習文本中的內容。
我也告訴學生,小組分工會確實列入評分,因此我在海報製作的過程中會進行巡視,一邊確實記錄各組分工的狀況。
 
放棄紙筆評量改為實作評量,可能對於老師來說,是比較有風險的作法,若是讓學生作為「回家作業」,往往無法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以上述模式讓學生製作了海報專題,除了事先讓學生回家查資料及準備圖片之外,所有的部分都不假他人之手。我看到許多學生展現了以前未曾看到的「領導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快速帶領組員完成作品並開始練習口頭報告,本篇提供我採用實作評量的作法,希望對老師們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