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es Tigital 最新數位教學資源
【大專英語教學分享 ─ 口說課堂活動】
大學英文課裡「口說」常常是校訂教學目標(當然許多老師也很希望能放入課程),但一班修課學生基本五十人起跳,如果課堂口試佔用其他學生學習的時間與機會,課外口試也很挑戰老師體力與時間限制,這些都讓希望學生能練習口說的教師望之卻步。
今天要分享的是多年前接觸到的團體討論活動。課堂操作上,老師會相當省力,也不會耽誤太多學習進度。雖然會花上一些時間事先設置與引導,但保證結果讓人滿意。
活動方式如下:
選定討論的主題:希望學生使用學習目標語(target language)討論,就必須給予一定的時間事先準備。討論前一週選定主題並提供相關材料能讓學生在討論時多些深度(字彙)與自信。如果學生口說程度待加強,記得事先提供討論題目(網上有相當多資源,如:http://iteslj.org/questions/time.html)。
製作討論角色卡:學生在準備,老師也別閒著。正式討論課堂前,老師要依班級人數製作分配角色的卡片。分組時,原則上五人一組,每人一個角色,人數不足或過多,就合併角色或兩人一角。準備名片大小紙卡,在每張紙卡上寫上以下五個角色名稱(各角色張數依班級人數決定)。
討論主持人(Discussion Facilitator):確保討論流暢與進行。
會議紀錄(Note-taker):紀錄大家的答案。
時間守門人(Time-keeper):基本上就是計時,詳細工作下段說明。
結論大聲公(Reporter):唯一較需要口說能力的角色,需要向全班報告該組結論。
英文糾察員(English Monitor):確認所有成員皆以英文參與討論。這傢伙就是老師省力的來源啦!雖然我們不應該鼓勵「抓耙仔」文化,但必須承認這真的很好用。
討論前提供語言引導:在家做完前置作業,當天正式開始前還有一些引導不能少,那就是該使用那些討論的語言讓發表或給予意見更正式與禮貌,比方說:「Let’s stay on topic.」(Discussion Facilitator/Time-keeper)、「What do you mean (by that)?」(Note-taker)、「In conclusion, …」(Reporter)、「English, please.」(English Monitor)…等。(用語來源:《Now You’re Talking! 2》, P.33)
規則與討論:上課都是老師流利地說英文,對學生助益不大,也很打擊開口的自信,所以這個活動的規則就是老師不能說話,唯一的工作就是「周遊列組」。開始討論前,告知學生你將會在每一組停留 2 分鐘(可依課堂時間增長,重點是一致),在這 2 分鐘裡,每個學生都必須發表意見,沒有說話的同學就會被扣分(也可以是不能算分或不加分),時間一到就離開。時間守門人的功用,就是確保每個人在老師離開前每個人都有說到話!
這樣的活動,可以讓老師快速無痛地幫助學生開口用英語討論有深度的話題,重點是還可以換個話題再來幾次。
小補充:有時候學生已經討論完老師才到,告訴學生第一次發言就算彩排,把握機會再把剛剛說過的發表一次。如果討論完老師尚未來或經過了,就鼓勵學生用英語聊天,反正你有英語糾察員嘛!
作者簡介| Freeman Kao
- 17 年以上國內外英語教學經驗
- 現任世新大學英語系講師
- 專長繪本與小說閱讀、聽說讀寫四技養成與課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