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杯咖啡的時光,啜飲一段在臺灣
用心教學者的耕耘點滴
「其實,我是工科出身的耶!」Tiffany 老師笑著說,語氣像是在開玩笑。雖然早已知道這段背景,但每次聽她提起,仍覺得新鮮。畢竟,這樣一位工科背景的前輩可是在英語教育待了 30 幾年的資深老師!
(圖為 Tiffany 老師早期教學照片)
「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好喜歡小孩。20 歲時為了存錢出國,開始在安親班教書,沒想到一頭栽進孩子的世界後,就捨不得離開了。」
從安親班起步,咬牙撐過家長的質疑,也逐漸培養出對教學的熱忱。「那時因為不是科班出身,我就更拼命準備課程、更用心經營班級。這樣做著做著,真的把錢存了下來,後來也真的踏上出國的夢想之路!」
教學是熱忱,管理則放大了影響力
回國後,她轉戰幼教,從英文老師一路做到主管。「因為有留學背景,學校安排我管理外師,後來也開始管理中師。」她聳聳肩,好像那段轉變只是順水推舟,但背後其實是多年磨練與累積的成果。
筆者好奇 Tiffany 怎麼看待教學與管理兩條不大相同的路。
她頓了一下,語氣溫柔地說:
一學就試,每一刻都是新的起跑線
在幼教界歷練 25 年,Tiffany 選擇離開熟悉的職場,前往中國從事幼教管理。
那段期間,她體會到「組織運作」的重要性,也促使她返台進修碩士,為的是將「管理」做得更有系統。
「對我來說,學習要能用得上,光學不用會讓心裡空空的。」
那麼,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轉型,不會害怕嗎?
「當然會怕啊。」她笑說,「但我總覺得想歸想,還是要做了才知道。想太多可能什麼都不會開始。」
不要害怕停下腳步,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遇到挫折時,你都怎麼調適?」筆者問。
「先停下來吧。」Tiffany 說,「認清自己、回到初心。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也要看見盲點。有時候退一步,反而能看到更全面的自己。」
她回憶起有一年,團隊來了位教學很強的老師,讓她備感壓力。
「我開始不斷想著怎麼讓自己的教學更有說服力。」焦慮之下,她決定停下腳步,帶著兩個孩子到美國,來一趟夏日旅行。
留下光亮的腳印
多年後,收到學生來信分享人生歷程,Tiffany 眼睛發光地說:「能在他們生命中某個小片段,讓他們記得,我就覺得這一切很值得。」
最後我問她:「對臺灣的英語教育,有什麼期許嗎?」
一如以往,她笑著說:「老師們要看見自己的重要性!First you form your habits, then the habits form you. 每一次引導、每一次陪伴,都在幫孩子塑造他們未來的模樣。」
Tiffany 老師是我很親近的人——她是我的媽媽。
這次,以採訪者的身分重新聽她說起教學與管理的經歷,對我來說,是一場既熟悉又嶄新的對話。
特別是她提到那趟帶我們去美國的旅行。原來,在我無憂無慮玩耍的同時,她正默默遭遇著職涯的轉折與焦慮。
同樣身在教育界努力,我也曾在高手如雲的環境中懷疑自己、焦慮比較。媽媽的經歷提醒我:別急著證明什麼,找到自己的位置、相信自己的價值,才是走得長遠的關鍵。
這次的對話很珍貴,讓我意識到我們不只是母女,更是能彼此信賴、互相照亮的教育同行者。
受訪者簡介|胡秀萍 Tiffany Hu
- VIS 國際實驗教育 計畫主持人辦公室主任 & HR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組織發展與領導研究所畢業
- 曾任中國哈羅貝貝國際幼兒園 副園長
- 曾任高雄市私立新育幼兒園 主任
作者簡介 |林詩涓 Catherine Lin
- 敦煌教育集團英語教學顧問
- 多年海外英語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