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前線直擊】看戲劇學英語:讓劇場魅力成為學生感受語言之美的敲門磚

Why Read This?
自 2016 年起,敦煌邀請 ArtSpot 國際英語教育劇團合作舉辦「看戲劇學英語」活動,激起許多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更提供教學者多樣化的教學解決方案。2025 年 4 月,是疫後劇團首度再來臺,以經典的《The Canterville Ghost 老鬼當家》和臺灣觀眾交流。本篇文章將帶您一起從專案負責人 Chloe 的視角,看見當戲劇 X 語言 X 文化加乘碰撞產生的火花!

Act I 與阿根廷劇團的相遇 激起學習火花

「學語言,不該只停留在課本與教室。」

這是「看戲劇學英語」活動最初的想法。2016  年開始,敦煌與阿根廷 ArtSpot 國際英語教育劇團攜手,將多齣經典改編與名人故事等精彩戲劇帶來臺灣,如:《D’Artagnan Defending the Crown》、《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Cleopatra》、《Galileo》。

不僅由國外原班人馬演出,並規劃觀前、中、後三階段學習資源,讓戲劇不再只是表演,而是一段完整的語言學習體驗。

演出前別開生面的布景與燈光,讓學生眼裡閃著好奇與期待。因為事先上過課,每當主持老師問學生主題相關問題,學生總能熱烈回應!緊接著,劇團正式上場,在舞台上帶來一場語言和藝術交錯的冒險旅程啦!

2025 年《The Canterville Ghost 老鬼當家》的演員皆來自阿根廷,而這也是不少學生第一次接觸到阿根廷這個國度。透過生動活潑的全英語演出和演員的親切互動,英語真的成為了跨國、跨文化的溝通工具,讓學生踴躍舉手對話。

這些互動不只是語言練習,更是文化交流的最佳契機,讓學生感受到與世界的真實連結。

 

Act II 用心交流 用戲劇為溝通搭建一座橋

《The Canterville Ghost》主角 Sir Simon 遭囚禁數百年,孤獨多疑,角色鮮明。每場演出被問到最喜歡的角色時,多數觀眾都會選擇回答這位角色鮮明的鬼魂。

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小六學生的回答:「My favorite character is Sir Simon because sometimes I also feel lonely. When I feel lonely, I get better when my friends and family stay with me.」。現場的大人也深受感動,因為這就是活動希望搭建給學生的橋樑 不僅是語言更是情感上的連結。

透過聲光、情緒與肢體動作的演繹,學生更能掌握故事意義與語感。他們會主動模仿說出台詞,甚至在演員引導下一起呼喊、尋找道具,讓筆者見證了戲劇帶來跨越語言、文化的溝通魔力。

Interlude 每一場掌聲,都是文化X語言X戲劇的最佳答案

“I like it very much, especially the character Sir Simon, I wish I can be invited to more musical shows in the future!” — 學生回饋

「有互動的戲劇很特別、舞台設計很有趣很有氣氛。」— 教師回饋

「這場歌劇內容精彩,不僅將書中的故事重點濃縮而不失真傳達給觀眾朋友,演員精湛的演出更博得現場觀眾熱烈鼓掌,謝謝敦煌帶來如此精彩演出。」— 家長回饋

來自家長、老師、學生的滿滿回饋,也有觀劇老師立刻在現場和學生興奮討論劇情,讓筆者深深感受到「看戲劇學英語」不只是一個活動,更將語言學習與文化好奇習延伸到課堂外,也悄悄走進彼此的對話交流之中。

Finale – 走出劇場 持續推動更多語言教學最佳方案

每一次謝幕,國際演員在舞台前排成一列,迎接他們的是學生用剛學會的「Canterville!」大聲表達出喜愛。這個過程彷彿我們陪伴著學生排練、實踐學習的無形劇本,看見他們自信說英文的那一刻,就是最動人一場演出。

帶著這些回饋和感動,敦煌也會持續推動更多跨領域學習解方,希望未來能和更多親師生一起體驗創新結合語言、教學、文化融合的學習體驗!

 

作者簡介|Chloe Yen

  • Caves Connect 敦煌英語教學資源互動平台編輯
  •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
  • 多益教學講師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