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教育看美國精神 ─ 行動式札根的英語教育】


(附圖由作者提供)

「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我想這句話充分詮釋美國人的教育思維為什麼會成功。

美國教育由於是學區制的關係,教育經費由地區自籌,我曾好奇這樣的制度會不會造成教育資源的貧富不均?確實是有這樣的狀況,但我相信各地區都盡其可能地將資源投注在教育和孩子上,即使是資源較不足比較平貧窮的學區,孩子也都配有 iPad 或 MacBook Air,希望孩子從小就能熟悉數位科技、應用軟體和網路資源的運用。

當臺灣的家長還大聲疾呼要限制孩子在校使用手機和平板的同時,美國的家長持相對開放態度面對這波科技所帶來的改變,在參訪位於麻州的 Sherwood 中學的閱讀課時,孩子們正在共讀「奇蹟男孩」的小說,Donahue 老師做完閱讀引導後,出了個作業給孩子們,孩子們很有默契地拿出鍵盤,輕快敲著鍵盤,在 iPad 上編寫出作者的觀點。Sherwood 中學也積極鼓勵鼓吹老師使用 Schoology 或 Google Classroom 教學平台,作為課程管理、學習活動及追蹤學習成果,孩子們也會運用 Google Docs 的共同編輯及表單功能,使用網路資源更是再熟悉不過的事。

隨著網路的蓬勃發展,資訊科技加速了知識流動性,教師不再是過往知識的唯一傳遞者,學生的角色也從過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身為老師的我們也得趕緊跟上孩子的腳步,善用科技輔助教學,引領孩子成為全球數位的公民。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教師的角色並未消失,讓我們化身為學習的引導者帶給孩子不一樣的世界。

 

作者簡介│戴逸群

  • 時任新北市立北大高中英文老師
  • 《繪本英閱會:讓英文繪本翻轉孩子的閱讀思維》作者
  • 教育部杏壇芬芳獎最年輕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