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裡的教學新樣貌

By 2017-09-06 5 月 21st, 2021 數位教學, 觀點 Perspective, 創新教學

前幾天我帶孩子去餐廳吃飯,也許是當媽媽的關係,也許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緣故,我特別喜歡觀察同樣是帶孩子來用餐的父母會讓孩子在等待上菜以及用餐的時刻做什麼事情。

那天隔壁桌坐了兩對夫妻,各自帶了一位年約二、三歲的小孩。兩位小孩坐在自己的父母中間,當兩對父母忙著夾菜吃飯、談天說笑的時候,這兩個小孩就靜靜地坐在娃娃椅上,專心地盯著眼前的平板電腦,聚精會神地看著螢幕播放著他們喜愛的影片,眼前不斷跳動的畫面,搭配著音效配樂的刺激,成功擄獲了兩三歲小小孩的心,讓他們不覺得這頓飯局無聊。

根據我長期以來的觀察,像這樣的場合,父母需要社交,又需要孩子不吵不鬧、乖乖坐一、兩個小時的時候,約有七、八成的父母會拿出平板或手機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暫時將他們的專注力從跑跑跳跳、喧嘩吵鬧,轉移至手邊的數位裝置。

這樣的經驗又再次觸動我的教育敏感度。我常常在想:如果這麼小的孩子就已經接觸數位科技,電腦、網路、手機、平板之於他們,就像家常便飯;影像、聲音的刺激,與文字、閱讀對他們的影響力無分軒輊,甚至凌駕其上,那麼十年之後,當這群年幼的小孩成為中學生時,數位科技的運用早已是他們最熟悉的學習方式,而 3C 產品之於他們,可能是他們在進入學校之前,帶領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第一位老師了。

目前在教育崗位上的英語老師,大部分在中學時都曾經歷過「講述法」一枝獨秀的年代。其實筆者在十幾年前剛進高中教書時,都還是這樣的景象,整堂課老師只需要一本教科書、一支粉筆,就可以順利抓住學生的眼球。後來,整個社會氛圍開始檢討英語教育,認為臺灣的英語教育只重講述,不重溝通,填鴨式的教學法塞了許多支離破碎的知識給學生,卻沒有幫助他們培養組織統整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幾年的英語學習下來,許多學生空有滿腹的單字、句構,卻不知道如何以英語表達想法。

為了扭轉英語教育的畸形現象,讓學生對英文課更「有感」,而不再只是被動地聆聽,或是機械式地勤作筆記,許多充滿教育理想與熱忱的老師紛紛設計多元的教學活動,並試著將多媒體帶入教學現場,希望藉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從做中學,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訓練自己的溝通與表達能力。

筆者也是在約莫八、九年前,開始感受到教育現場迅速的改變。傳統以教師講述為主的教學方式,愈來愈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也讓愈來愈多的學生成為「教室裡的客人」,而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當時,筆者試著逐漸在原有的單純講述之外,再加入多媒體的教材,並利用數位裝置來幫助學生學習。

然而,對於許多七〇、八〇,甚至是九〇後的年輕世代而言,使用數位裝置對他們而言輕而易舉,用英文單字來說,就是 tech-savvy,但是對於諸多像我一樣五、六年級的老師而言,初次接觸數位裝置卻是戒慎恐懼,深怕按錯一個鍵,整個教學流程會就此卡住,更糟的情況可能是:操作的過程中狀況百出,一整節課就在排解問題的過程中耗掉了。

儘管如此,我們應該認清的事實是:教育工作者對於數位科技或多或少的恐懼,並不能阻絕數位工具滲透學生的學習,僅管講述法現今在教學現場依然可行,也不保證十年、二十年之後,學生依然會溫順地坐在台下,聽老師從頭到尾講完 50 分鐘的課。

因此,我們的教學現場是否能像無塵室一樣,完全與數位科技隔絕?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十九世紀中期攝影技術問世時,一般大眾認為照片將取代繪畫;後來證明照相技術可以利用在繪畫上,兩者並不相衝突。電子書出現時,許多人預期紙本書籍將走向衰亡,但是結果是紙本印刷並未如預言般壽終正寢,反而是電子書提供了愛書人不同的閱讀體驗,形成紙本書籍與電子書各擁支持者的情況。因此,將數位裝置應用於教學,不代表老師會被取代,而是在未來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他們的專業與創意,輔以數位工具,設計出讓學生更有參與感、老師與學生有更多互動、以及老師更重視差異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

 

參考書目:

紙本書不死反復甦!2015上半電子書銷售下跌10%

 

作者簡介│廖婉雯

  • 現任臺北市立大直高中英文科老師
  • 榮獲臺北市第 18 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特優(合著)
  • 參與酷課雲十多支線上英語教學影片製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