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擲地有聲的好文章和成為風雅人士必須做的事: 大量而廣泛的閱讀

“And to all this she must yet add something more substantial, in the improvement of her mind by extensive reading.” ―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除了這些以外,她還應該多讀點書,增廣些見聞,有點真材實學。」─ 珍.奧斯丁 《傲慢與偏見》

這是傲慢與偏見中,達西先生在談論身為一個有才藝的女士應要具備的內涵,由此可見,兩百年前左右的英國已經發現大量閱讀對培養想法、鍛鍊心智的重要性。而在兩百年後世界另一端的英語教學課堂裡,廣泛大量的閱讀對學生有甚麼益處,課程又該如何進行呢?

廣泛大量閱讀的好處

大量閱讀對語言學習有莫大的助益。比如說,在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閱讀的速度會明顯的變快;字彙習得方面,多次接觸在語境中的字彙,會讓學生熟習這個字彙和常見搭配辭;就文法句型而言,大量的閱讀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使學生在有血有淚的文本中,看到教課書內學的各式文法句型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但更重要的是,大量閱讀對培養人文素養、思考邏輯、文化深度的重要性。

教授英文寫作多年,常碰到的狀況是學生不只是用英文無法表達,就連用母語也不知道對特定主題說些甚麼。為什麼無話可說?因為學生的見識太少,也沒有從閱讀中汲取思考養分的習慣,而課本篇幅有限,不管內容再精挑細選,都不足以滿足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品味,如果閱讀只淪落到為了答對接踵而至的測驗習題,沒有感動、沒有樂趣,閱讀最終將淪為學生離開學校、補習班後必定拋開的夢魘。如果閱讀只是為了客觀的評量,也難怪我們的學生寫出的文章常常言之無物、結構鬆散且流於空洞。

閱讀後進行深度討論

在大量閱讀後,不可能像短篇閱讀一樣逐字逐句解釋、分段設計考題,這時候我會用深度討論的方式來確認學生是否完全理解所讀內容,並激盪出更多想法火花。一開始我會提出可以深入討論的問題類型作為示範,提醒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思考方式,等到學生熟悉這種問題題型後,希望他們也可以有提出問題及回答的能力。這些問題大概可分為以下六種。

  1. 求知型問題
    這類問題是為了鼓勵學生思考已經閱讀過的材料。可以問他們:這本書中最棒的地方是甚麼?書中描述這趟旅程最好的是甚麼?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答案是由閱讀之後思考而來,學生在回答時會用到書中的論述或敘述來支持他們的答案。
  2. 追問型問題
    這種問題是針對學生已經做出的回答再進一步深入提問。比如 A 說:「我覺得這故事很悲傷。」B 問:「為什麼你會這樣覺得?」或是 A 說:「我看了侏儸紀公園的電影。」B 問:「你覺得侏儸紀公園的電影和原著小說有甚麼不同?」這種問題的好處是因為學生必須由對方的回答中再提問,可以讓學生更專注的聆聽同學的回答。
  3. 推測型問題
    這類型的問題是要學生去思考不同的可能性。比如說:如果 David 沒有出現,Mary 會發生甚麼事?或是你覺得 Bobby 和 Kieran 的媽媽下次還會托 John 看小孩嗎?這類型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讓大家在已知的劇情或事實上腦力激盪各種不同的未知可能性。
  4. 歸納與分析型問題
    這些問題需要讀者把書中的小線索或不同想法結合起來找到相關連處或主題。例如:你會怎樣描述 Ryan 的個性?Ryan 和 Jonah 的關係如何?他們倆人的價值觀有甚麼相同和相異處?
  5. 感受型問題
    這種問題試圖探索讀者對文本的個人感受,像是「我小時候也有一樣的經歷,就像書中主角一樣……,我覺得……。」
  6. 連結型問題
    這種問題可以把至今讀過討論過的內容做整合,譬如說:睡美人的故事是像 Anna 還是 Elsa?這個論點和我們在本土文化中接觸到的論點有何異同?

大量閱讀之後深度討論的目的在確認學生能充分的理解文本內容,加以歸納分析並提出批判性想法,然後再將文本和自身經驗做連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中說:「由於讀遍了各種各類的書,視野自然某種程度『相對化』了。」透過大量閱讀,他對世界的觀點變得更多元更豐富,是「活在這個世界上意義非凡的姿態」,我也期盼我的學生在閱讀中能成就這般的姿態,讓閱讀中所汲取的養分,灌溉著內容豐富、言之有物、思考周全的作品。

 

作者簡介│蘇君縈

  • 英國東英格蘭大學 英國文學 碩士
  • 師範大學、台灣藝術大學 兼任講師
  • Google, HTC, Trend micro, Dell 企業英文訓練講師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